昨天我們用 CSS 把網頁裝扮得漂漂亮亮,但它依然只是「漫畫」——好看,但還是會讓人有想把它變更生動的想法。
今天,終於要迎來前端的第三巨頭:JavaScript(JS),讓網頁真正的「活」起來!
想像一下,你逛網路商店時,點「加入購物車」的按鈕:
這就是 JavaScript 的威力——賦予網頁互動能力。並且也是現代網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簡單來說,JavaScript 是一種 在瀏覽器上執行的程式語言,專門用來讓網頁「動起來」:
學到這裡,我們就能完整拼湊出「前端三劍客」的關係圖:
☆HTML (結構 / Structure)
→ 負責定義內容與骨架,例如標題、段落、圖片
(人的「骨骼」)
☆CSS (樣式 / Style)
→ 負責排版、美化、動畫效果
(衣服、髮型、化妝)
☆JavaScript (互動 / Behavior)
→ 負責動態功能,像是點擊按鈕後跳出提示、表單驗證、API 資料載入
(大腦與行動)
簡單記法:HTML 是「什麼東西」,CSS 是「長怎樣」,JavaScript 是「能做什麼」
<button onclick="alert('Hello!')">點我</button>
缺點:程式碼和結構混在一起,難以維護
<script>
——適合小規模測試<script>
console.log('Hello JavaScript!');
</script>
<script src="app.js"></script>
將 JS 拆出來,方便多人協作與版本控管,和css一樣推薦和html拆分出來
用來存資料,ex:暫存的箱子
let name = 'Hank';
const pi = 3.14159;
(let 可變、const 不可變,var 已漸漸被淘汰)
網頁互動的靈魂,ex:「有人點擊某個按鍵!」、「輸入完成!」
使用者達成某個我們設定的條件,網頁做出對應的回應。
document.getElementById('btn').addEventListener('click', () => {
alert('你點了按鈕!');
});
JS 透過 DOM 改變 HTML / CSS
document.querySelector('h1').style.color = 'tomato';
HTML:
<h1 id="title">Hello World</h1>
<button id="btn">變色</button>
JS:
const title = document.getElementById('title');
const btn = document.getElementById('btn');
btn.addEventListener('click', () => {
title.style.color = title.style.color === 'blue' ? 'tomato' : 'blue';
});
點一下文字顏色就會來回切換
第一次接觸 JavaScript,我發現儘管知道想做出什麼,但是要成功打出來還是很困難。但當從程式碼讓文字閃爍那一刻,雖然並不難 但內心真的成就感滿滿。
CSS 讓我感受到的是「美感上的成就」,而 JS 給我的看法更多是「操控上的快感」
而這種成就感,會推著我想學更多,看網站的面向也不同了,了解越多,思考的也越多......
這種期待感,讓學習變得不再是硬背,而是充滿探索\\\٩( 'ω' )و ////